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快讯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应对——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详细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应对——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给教育带来哪些改变?我们该如何主动而为、科学应对?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几位全国人大代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啃“硬骨头”夯实教育公平基础

来京参会前几天,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注意到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79个县的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81%。

“80%以上的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剩下的不到20%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这种难度是有预期的,所以我们才会讲攻坚、讲决胜。”邵志豪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认为,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来认识党的十九大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育也不例外。”葛道凯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加鲜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更加紧迫,教育的目的应该更加聚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的方向也应该更加明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坦言,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明显。“江西是革命老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井冈山、罗霄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区以及鄱阳湖周边教育基础薄弱。”叶仁荪说,近年来江西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特别是公办园比例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现实差距。

邵志豪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基层教育生态上的投射,感受十分真切。为了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来实实在在地促进教育公平,邵志豪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2000年开始便深入参与乡村教师培训类的帮扶项目。

“以前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来到学校,最想要的就是我们的试题、教师的教案、教学课件,想着拿回去直接就可以移植嫁接。现在大大不同了,来的教师们都盯着我们的育人模式改革、校本课程和研究型学习组织。”今年1月,邵志豪又去齐齐哈尔市甘南县送讲座,从3年前应邀讲年级管理的主题,到如今讲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主题,邵志豪认为,改变的不仅仅是基层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还应该包括我们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以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会发现当今教育的基本矛盾已具体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葛道凯认为,这一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择校热、大班额、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较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强等教育现象。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或许是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不充分不平衡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明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给高校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高校发展不均衡、优势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科和专业领域不平衡的问题更突出。”他说,如果说高校和工厂一样,都是生产产品,那么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产品质量。

“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残次品,但教育不行,高校必须以培养合格、优秀的毕业生为己任,一个‘产品’都不能落下。”熊思东建议,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我国大学体制的优越性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正能量、阳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质量,越来越成为百姓教育评价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从去年秋季开学开始,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寻山小学每周都会从外地转来一两名学生,两个月时间,就增加了一二十名外来学生。虽然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在威海市以“同城同待遇”为目标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过程中,因为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依然吸引了大批在寻山镇从事海洋渔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认为,在教育资源配置布局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并予以适当倾斜,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前提。

以综合改革引领教育生态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对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形势判断凝练出的六个“清醒看到”,印象特别深,因为他觉得这些判断都切中了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实际。

“要做到这六个‘清醒看到’,关键是看清这六个方面的矛盾和不足,并把其当作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便可能出现方向不明、把握不准。”叶仁荪坦言,对经济欠发达的江西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从普及性教育向高质量教育的跨越,就必须从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开始,着眼于老百姓最根本、最真实的教育新需求,推动提质提标的体制机制建设。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老百姓对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需求的提升,还是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认知的提升,其实是给更好地依法治教提供了一个机遇。

实践中,江西省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工作重点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推进“城乡一体化”,聚焦城镇学校“大班额”、乡村学校“小散弱”等问题,按照软硬件并举、标本兼治、突出农村的原则,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攻坚、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化解攻坚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改革试点、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试点的“双攻坚、双试点”。

邵志豪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育人上,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在这方面,优质资源学校应承担更多责任,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支持。”

“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葛道凯认为,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核心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展教育供给,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葛道凯说。


15870951388

地址:江西省万年县汽车站往西1000米

扫一扫

加我微信

了解更多

技术支持: 大圣学成建站专注建站13年 | 管理登录